宅家禁足2个月

这两个月天天关注疫情,从开始中国,到现在外国,美国。昨天接到通知,南大教职员工4月13号返校,不知是否学生也返校,我们的线上网课应该就转为课堂教学了。到那时,我们的生活应该就恢复正常啦。
女儿常抱怨跟我们没有什么共同话题,让我在心里反思了好久。有点无奈的感觉。这两天想通了,负担少了些。
反观我的成长经历,也很自然。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太贫穷,缺衣少食,最最开心的就是能穿上花裙子,吃上肉肉。在丹阳小城镇上学,可是就我一人住在乡下。一直羡慕同学们在城里的家。基本都是处于比较自卑的状态,这养成了我在外胆小,不敢多说话,也怕说话,以至于不会说话的根源。唯一让同学们羡慕的就是我每次考试都比她们好。谈不上对读书有多喜爱。15岁参加高考,基本裸奔参加考试,居然考上了。好好地让爸爸妈妈自豪高兴了一下。这种状态读大学后,自信心便有了。可是进大学后,发现周边的很多同学不是小时候学过唱歌,跳舞,就是家境比较优越的。我又成了那个处于底层的。好在妈妈的心灵手巧会自己做衣服,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回南京后,哥哥们也都工作了,他们手头也有余钱了。那个年代,凭着妈妈的手艺打扮,我注意到开始有人夸我漂亮了,心里很是得意。在整个大学期间,除了上课,考试,根本没关注过喜欢做点什么,还是那个不太会说话的小姑娘。
快毕业时,特别惧怕当中学老师,因为南京师范大学毕业都是当中学老师的。因此,下了决心摆脱命运,运气好,考上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班。1986年。上南大后,周边的朋友都忙着出国,家里有各种海外关系的各种渠道准备出国,而且各人的信息都保密,没人跟你分享。还有那时换美元也是非常困难的事。我还曾厚着脸皮跟我才一面之交的一个美国人提出给我25美元去交托福的报名费,现在想想真可笑。回想起来,那时能去美国的都是家里有实力有地位的,要不就是那种真真学霸,拿着公派资格留学美国的。
唯一开心的是,在这一段糊里糊涂跟风想出国的时间,遇到胡湧东,很快结婚,23岁。很不顺利的有了小胡康妮。28岁。1992年7月7日,从此,生活的中心转移到小生命身上。
唯一的梦想又变成让女儿不要重复我小时候的窘境,给她尽可能提供好的环境,好的教育,好的机会。我觉得我做到了,成功了,我很满意。
我现在开心愿意花时间的就是吃好,穿好,如果,有闲钱,我想出国旅游看看不一样的风景,吃点能吃得起的不一样的东西。最喜欢能有钱有闲住上一段时间。钱,是我最关心的,因为可以带来我的生活中的快乐,美好。因为钱,我可以花差不多4个小时在路上而不抱怨,就是为了能挣600块钱。这样的经历让我很务实,脚踏实地。当然,也成了一个很无聊的人。

下一篇
继续宅
赞 (0)

评论区

评论一下~


48+29=?

暂无评论,要不来一发?

回到顶部